Greensense 您的智能充电合作伙伴解决方案
  • 莱斯利:+86 19158819659

  • EMAIL: grsc@cngreenscience.com

EC充电器

消息

全球数亿辆新能源汽车正在催生庞大的海外充电站产业

龙年新年刚过,国内新能源车企已然“焦头烂额”。
首先,比亚迪将秦PLUS/驱逐舰05荣誉版车型售价上调至7.98万元;随后,五菱、长安等车企也纷纷跟进,充满挑战。除了降价,比亚迪、小鹏等新能源车企也在大力布局海外市场,在立足欧洲、中东等市场的同时,今年将重点开拓北美、拉美等市场。新能源出海已成为一种快速增长的趋势。

近年来,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下,已由早期的政策驱动阶段进入市场驱动的增长阶段。

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,嵌入其产业格局中的充电市场也迎来了新的机遇。

目前,影响电动汽车普及的三个关键因素是:综合拥有成本(TCO)、续航里程和充电体验。业内认为,普及型电动汽车的价格线约为3.6万美元,续航里程线为291英里,充电时间上限为半小时。

随着技术进步和电池成本下降,新型电动汽车的总体拥有成本和续航里程均有所下降。目前,美国纯电动汽车的售价仅比轿车平均售价高出7%。根据电动汽车研究公司EVadoption的数据,到2023年,美国在售纯电动汽车(BEV)的平均续航里程趋势已达到302英里。

阻碍电动汽车普及的最大障碍是充电市场的缺口。

充电桩数量不足、公共充电桩快充占比低、用户充电体验差、充电基础设施跟不上电动汽车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。麦肯锡研究表明,“充电桩和加油站一样受欢迎”已成为消费者考虑购买电动汽车的主要因素。

10:1是欧盟设定的2030年电动汽车车桩比目标。然而,除荷兰、韩国和中国外,全球其他主要电动汽车市场的车桩比均高于该数值,甚至呈逐年上升趋势。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,美国和澳大利亚两大电动汽车市场的车桩比预计仍将持续上升。

此外,报告显示,荷兰和韩国两国充电桩总量虽然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持续增长,但牺牲了快充比例,这将导致快充缺口,难以满足用户对充电时间的要求。

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,许多国家期望通过推动电动汽车普及来推动充电市场的发展,但这在短期内会造成充电投入不足。充电站的投资规模、后续维护、设备升级、软件更新等都需要持续且大量的投入,早期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,导致目前充电市场发展不均衡、不成熟。

目前,“充电焦虑”已取代续航里程和价格问题,成为电动汽车普及的最大障碍,但这也意味着无限的潜力。

据相关预测,到2030年,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将超过7000万辆,保有量将达到3.8亿辆,全球年新车渗透率预计将达到60%。其中,欧美等市场增长迅速,东南亚、中东等新兴市场亟待爆发。新能源汽车的全球爆发,为中国充电行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。

ShineGlobal旗下咨询服务品牌霞光智库基于相关行业数据及用户调研,从新能源汽车市场出发,对欧洲、美国、东南亚三大市场充电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深入分析,并结合充电行业海外企业代表案例分析解读,正式发布《充电行业海外研究报告》,希望以全球视野洞察充电市场,赋能海外充电企业。

欧洲陆地交通领域能源转型迅速,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之一。

目前,欧洲电动汽车销量和占比正在不断提升。欧洲电动汽车销量渗透率已从2018年的不到3%提升至2023年的23%,增长势头迅猛。国际能源署预测,到2030年,欧洲58%的汽车将是新能源汽车,保有量将达到5600万辆。

根据欧盟零碳排放目标,2035年将全面停止内燃机汽车的销售。可以预见,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受众将从尝鲜者过渡到大众市场。电动汽车整体发展阶段良好,正迎来市场拐点。

欧洲充电市场的发展并未跟上电动汽车的普及步伐,充电仍然是电代油的主要障碍。

从数量上看,欧洲电动汽车销量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,但充电桩数量却不足全球总量的18%。欧盟历年充电桩增速,除2022年持平外,均低于电动汽车的增速。目前,欧盟27国共有约63万个可用的公共充电桩(AFIR定义)。但要实现2030年50%的碳减排目标,充电桩数量至少需要达到340万个,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需求。

从区域分布来看,欧洲各国充电市场发展不均衡,充电桩分布密度主要集中在荷兰、法国、德国、英国等电动汽车先锋国家,其中荷兰、法国、德国三国公共充电桩数量占欧盟总量的60%。

欧洲人均充电桩数量发展差异更为明显。以人口和面积计算,荷兰的充电桩密度远超其他欧盟国家。此外,该国内部区域充电市场发展也不均衡,人口集中地区人均充电功率较低。这种分布不均是阻碍电动汽车普及的重要因素。

不过,充电市场的空白也会带来发展机遇。

首先,欧洲消费者更在意多场景充电的便捷性。由于欧洲城市老城区居民缺乏固​​定的室内停车位,也不具备安装家用充电桩的条件,消费者只能在夜间使用路边慢充。调查显示,意大利、西班牙和波兰有一半消费者更喜欢在公共充电站和工作场所充电。这意味着厂商可以专注于拓展充电场景,提升其便捷性,满足用户需求。

其次,欧洲目前直流快充建设滞后,快速充电和超快速充电将成为市场突破口。调查显示,欧洲大部分国家超过半数用户仅愿意在40分钟内等待公共充电。西班牙、波兰、意大利等增长型市场的用户耐心最差,超过40%的用户希望在20分钟内充电至80%。而传统能源公司背景的充电运营商主要以交流站建设为主,在快速充电和超快速充电方面存在差距,这将成为未来各大运营商争夺的焦点。

总体来看,欧盟关于充电基础设施的法案较为完备,各国均鼓励充电站投资,主要的市场政策体系较为完善。当前欧洲充电市场蓬勃发展,拥有数百家大大小小的充电网络运营商(CPO)和充电服务提供商(MSP)。然而,它们的分布极其分散,前十大CPO的市场份额合计不足25%。

未来预计将有更多制造商加入竞争,利润空间也将开始显现。海外企业可以找到正确的定位,并利用其经验优势填补市场空白。然而,挑战与机遇并存,他们需要关注欧洲的贸易保护和本地化问题。

自2022年以来,美国新能源汽车增长加速,预计2023年将达到500万辆。但总体来看,500万辆仅占美国乘用车总量的不到1.8%,其电动化进程落后于欧盟和中国。按照零碳排放路线的目标,到2030年,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需占到一半以上,保有量需超过3000万辆,占比达到12%。

电动汽车发展缓慢导致充电市场不完善。截至2023年底,美国共有16万个公共充电桩,相当于每个州平均只有3000个,车桩比接近30:1,远高于欧盟平均水平的13:1和中国7.3:1的公共充电桩比。要满足203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充电需求,未来7年美国充电桩增速需要增长3倍以上,即平均每年至少新增5万个充电桩,尤其是直流充电桩数量需要增长近一倍。

美国充电市场存在三大问题:市场分布不均、充电可靠性差、充电权利不平等。

首先,美国各地充电桩分布极不均衡。充电桩数量最多和最少的州相差4000倍,人均充电桩数量最多和最少的州相差15倍。充电设施数量最多的州是加利福尼亚州、纽约州、德克萨斯州、佛罗里达州和马萨诸塞州。只有马萨诸塞州和纽约州与电动汽车的增长相对匹配。对于以自驾出行为主的美国市场而言,充电桩分布不足限制了电动汽车的发展。

其次,美国充电用户满意度持续下降。《华盛顿邮报》记者于2023年底暗访了洛杉矶126座CCS快速充电站(非特斯拉)。发现最突出的问题是充电桩可用性低、充电兼容性问题突出以及支付体验不佳。202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,美国平均有20%的用户遇到充电排队或充电桩损坏等问题,消费者只能直接离开,寻找其他充电站。

美国公共充电体验与用户预期仍有较大差距,或将成为除法国外充电体验最差的主要市场之一。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,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与落后的充电设施之间的矛盾只会更加明显。

第三,白人富裕社区无法像其他社区一样平等地获得充电电源。目前,美国电动汽车的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。从主要在售车型和2024年新车型来看,电动汽车的主要消费者仍然是富裕阶层。数据显示,70%的充电桩位于最富裕的县,96%的充电桩位于白人占多数的县。尽管政府在电动汽车和充电政策上向少数族裔、贫困社区和农村地区倾斜,但效果尚不显著。

为解决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,美国相继出台法案、投资计划,并设立各级政府补贴。

美国能源部和交通部于2023年2月联合发布了《美国国家电动汽车基础设施标准与要求》,为充电站的软硬件、运营、交易和维护制定了详细的最低标准和规范。一旦达到规范,充电站可能有资格获得资金补贴。基于此前的法案,联邦政府制定了多项充电投资计划,这些计划每年由联邦部门分配预算给州政府,再分配给地方政府。

目前,美国充电市场尚处于早期扩张阶段,新进入者不断涌现,稳定的竞争格局尚未形成。美国公共充电网络运营市场呈现头部集中和长尾分散的特征:AFDC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1月,美国共有44家充电运营商,67%的充电桩归属于ChargePoint、Tesla和Blink三大充电点。与CPO相比,其他CPO的规模相差较大。

中国产业链进入美国,或许能解决目前美国充电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。但与新能源汽车一样,受地缘政治风险影响,中国企业除非在美国或墨西哥建厂,否则很难进入美国市场。

在东南亚,每三个人就拥有一辆摩托车。电动两轮车(E2W)已主导市场太久,但汽车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。
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意味着东南亚市场必须直接跳过汽车普及阶段。2023年,东南亚70%的电动汽车销量将来自泰国,泰国是该地区领先的电动汽车市场。预计2030年泰国将实现30%的电动汽车销量渗透率目标,成为除新加坡外第一个进入电动汽车成熟阶段的国家。
但目前东南亚电动汽车的价格仍远高于燃油车。如何让无车族在首次购车时选择电动汽车?如何推动电动汽车市场和充电市场同步发展?东南亚新能源企业面临的挑战远比成熟市场严峻。
东南亚各国电动汽车市场特征差异较大,根据汽车市场成熟度和电动汽车市场起步情况,可以分为三类。
第一类是马来西亚、新加坡等成熟汽车市场,电动汽车发展重点以替代汽油车为主,电动汽车销量天花板明显;第二类是泰国汽车市场,该市场处于增长后期,电动汽车销量较大且增长较快,有望成为除新加坡以外第一个进入电动汽车成熟期的国家;第三类是印尼、越南、菲律宾等起步较晚、规模较小的市场,但由于其人口红利和经济发展状况,长期电动汽车市场潜力巨大。
由于电动汽车发展阶段不同,各国在充电政策和目标的制定上也存在差异。
2021年,马来西亚提出到2025年建设1万个充电桩的目标。马来西亚充电建设采取开放的市场竞争策略。随着充电桩不断增加,需要统一CPO服务标准,建立充电网络综合查询平台。
截至2024年1月,马来西亚拥有超过2000个充电桩,目标完成率为20%,其中直流快速充电占20%。这些充电桩大多集中在马六甲海峡沿岸,首都周边的大吉隆坡和雪兰莪地区占据了全国充电桩总数的60%。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情况类似,充电桩建设分布不均,且高度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大都市。

印尼政府委托国电集团建设充电基础设施,国电集团也公布了2025年和2030年充电桩和换电站数量的目标。然而,其建设进度落后于目标和电动汽车的增长,尤其是在2023年。2016年纯电动汽车销量加速增长后,车桩比大幅提升。充电基础设施或将成为印尼电动汽车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。
泰国的E4W和E2W保有量非常小,以纯电动汽车(BEV)为主。该国一半的乘用车和70%的纯电动汽车集中在大曼谷地区,因此充电基础设施目前主要集中在曼谷及其周边地区。截至2023年9月,泰国拥有8702个充电桩,其中有十多家CPO参与。因此,尽管电动汽车销量激增,但车桩比仍然达到了10:1的良好水平。

事实上,泰国在站点布局、直流充电站占比、市场结构、建设进度等方面都进行了合理的规划,其充电设施建设将成为电动汽车普及的有力支撑。
东南亚汽车市场基础较差,电动汽车发展尚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。尽管未来几年有望实现高增长,但政策环境和消费市场前景尚不明朗,距离电动汽车的真正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必须加快步伐。
对于海外企业来说,更具有前景的领域在于E2W电力交换。

东南亚E2W发展趋势持续向好。据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,东南亚2030年渗透率将达到30%,早于电动汽车进入市场成熟阶段。相较于电动汽车,东南亚拥有更完善的E2W市场基础和产业基础,发展前景也相对光明。
对于企业走出去来说,更适合的路径是成为供应商,而不是直接竞争。
近两年,印尼多家E2W换电初创企业获得大额投资,其中不乏有中资背景的投资者。在快速增长且高度分散的换电市场中,他们扮演“卖水人”的角色,风险更可控,收益更高,市场竞争也更加明确。而且,换电属于重资产行业,成本回收周期较长,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趋势下,未来前景不确定,不适合直接参与投资建设。
与本土主流企业合资建立硬件组装OEM换电生产线

一个

苏西
四川绿色科技有限公司
sale09@cngreenscience.com
0086 19302815938
www.cngreenscience.com


发布时间:2024年3月13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