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欧美排放法规的逐步趋严,各国推动车辆电动化转型已成必然。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快速渗透普及的同时,部分海外地区补充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却未能跟上。多位业内人士指出,目前海外充电桩缺口较大、价格高昂且竞争格局相对分散,而中国充电桩企业在供应链、技术、成本等方面拥有显著优势,众多桩企正紧盯这一出海淘金的机会。
国内优势显著
据了解,美国新能源汽车充电市场主要由特斯拉、ChargePoint、Blink、EVgo等公司占据,而在欧洲电力运营市场,壳牌、BP、施耐德、ABB等巨头占据主导地位


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显示,2023年,欧洲31国实现新能源乘用车注册量300.9万辆,同比增长16.2%,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23.4%;该协会预测,到2030年,欧洲每5辆汽车中就有3辆是新能源汽车,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60%,远超全球26%的渗透率。
不过,即便如此,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技术部副主任、中国充电联盟理事长刘凯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:“中国的桩配比大概是2.4∶1、其中公共充电桩桩比约7.5∶1、据公开资料测算,欧美公共充电桩的桩配比约为15∶1、差距比中国大得多。”
看到广阔的海外市场,近年来,盛虹股份、道通科技、炬华科技、英杰电气等中国直流/交流桩企业相继布局欧美市场。
“我国充电桩行业供应链比较完整,成本优势明显。我国充电桩的质量已经在多种场景下得到充分验证,质量和可靠性优于海外品牌。”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张宏认为。
在刘凯看来,经过十余年的发展,我国充电桩行业供应链日趋成熟,产品通过国内规模化、多场景化、长期化应用,已具备显著的生产成本优势,国内企业出海将有更大的毛利和净利润提升空间。
兴业证券研报指出,欧美客户对充电桩价格敏感度较低,充电桩售价较高。同等功率充电桩在海外的价格是国内充电桩价格的数倍,以120kW直流充电桩为例,一台120kW充电桩在海外折算售价约为46.4万元,远高于国内3-5万元的售价,这吸引着国内厂商布局欧美市场,能够大幅提升国内充电桩厂商的盈利能力。

如果想了解更多信息,请随时联系我们。
电话:+86 19113245382(whatsAPP,微信)
Email: sale04@cngreenscience.com
发布时间:2025年3月5日